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早期宇宙或有兩階段電離,於第一階段時形成超大質量黑洞!

早期宇宙或有兩階段電離,於第一階段時形成超大質量黑洞

时间:2025-11-14 14:30:39 来源:孤云野鹤网 作者:李瑞熙 阅读:774次

近期研究團隊發現,早期宇宙中的「第三星族恆星-第 1 型 」(Population Ⅲ.1)超大質量恆星,可能是今日所觀測到的超大質量黑洞前身。這些恆星是宇宙中最早形成的恆星,釋放的超高能量光子將周遭氫氣快速電離,範圍遠達宇宙中星際物質的遙遠區域,最終形成橫跨數百萬光年的電離區。而所有此類黑洞的誕生,均伴隨一次遍及全宇宙的「短暫電離」事件,終結了宇宙的「黑暗時期」。

▲ 由藝術家所描繪,第三星族恆星在宇宙大霹靂後僅約1億年的景象。(Source:NOIRLab)

超大質量黑洞普遍存在於大型星系核心,包括銀河系在內,其質量往往為太陽的百萬至數十億倍。然而,這些天體的形成機制一直存在爭議,尤其是隨著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(NASA)、歐洲太空總署(ESA)與加拿大太空總署(CSA)合作的韋伯太空望遠鏡(JWST)觀測到大量誕生於宇宙早期的遠方黑洞後,問題更加複雜。

由研究團隊模擬得出的「第三星族恆星-第1型 」模型認為,這些最早恆星在宇宙早期的「暗物質湮滅」所釋出的能量作用下,得以增長至極為龐大的質量,最終再塌縮形成超大質量黑洞。該模型已成功預測了韋伯望遠鏡近期多項觀測結果。最新研究結果進一步指出,這些恆星能夠在短時間內劇烈地將氫氣電離,並讓宇宙暫時重現光明,其電離時期遠早於由星系主導的再電離階段。

團隊學者指出,此段早於由星系主導再電離時期的演化過程,或可對於近年宇宙學中出現的多項具有爭議部分提供解釋,包括哈伯常數張力、動態暗能量跡證等,這些疑問都是對於標準宇宙學模型的挑戰。此項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種兩階段恆星誕生與電離機制:宇宙最初的恆星或許以短暫而耀眼的方式形成並迅速消逝,韋伯望遠鏡今日觀測到的極早期宇宙,可能只是「第二波」的恆星世代。顯然在宇宙形成初期,或許仍暗藏著驚喜。

  •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 are Remnants of Universe’s Very First Stars, New Theory Says

(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;首圖來源:pixabay)

延伸閱讀:

  • 暗物質構成的假想原初黑洞,可能加速宇宙首批恆星形成

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,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

請我們喝杯咖啡 icon-coffee

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?

icon-tag

每杯咖啡 65 元

icon-coffeex 1 icon-coffeex 3 icon-coffeex 5 icon-coffeex

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

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《關於請喝咖啡的 Q & A》 取消 確認

(责任编辑:小刀乐团)

相关内容
  • 美式神话,塌了
  • 太空威脅大增,美法首度合作進行衛星對衛星作戰
  • 国家网信办通报涉退役军人违法违规账号处置典型案例
  • 英特爾人事大洗牌!晶圓代工三位高層同步退休
  • 柬方称泰军开枪打伤柬平民 泰方称柬先开火
  • 川普政府推動 SMR 加速部署,望 2050 年核能產能四倍提升
  • 巴基斯坦汽车爆炸事故已致5死 系自杀式袭击
  • 在海邊生活,壽命可延長一年!科學證實不是迷信
推荐内容
  • 俄罗斯准备向印度转让核技术
  • 中國 2025 年精煉銅產量創新高,雖然銅礦原料依舊短缺
  • 女子被丈夫扔下土崖致死,哥哥发声
  •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
  • 银行柜台取现遭“盘问” 反诈不应“加码误伤”
  • 中央政法委:我国是世界公认最安全的国家之一